学院简介
国立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简称台大,成立于1928年,其前身为日本统治时期所设立的台北帝国大学,这是当时日本建立的九所帝国大学之一。台湾光复后,台北帝国大学于1945年改名为国立台湾大学。
1949年蒋介石政府迁往台湾后,取代了当时尚未在台复校的中央大学,成为台湾教育部门资助多社会资源的大学。校地分布台北、宜兰、新竹、云林,以及中部高山地区,校地面积约3万4千公顷,占台湾总面积的百分之一。学生总人数达33000多人,其中大学部近18000人,研究生15000余人,比例接近一比一,已经成功转型为研究型大学。
台大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学风着称,其教授、学生与校友皆对当代台湾历史的发展有着莫大影响,校园亦为多次民主运动、学生运动的策源地。在岛内所有学门皆大致处于龙头领先的地位,其入学分数不仅是其它院校相同学系的高,大批毕业生亦担任各大行业的领导人物,素有台湾学府之称。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台湾大学有专任教师2044人,其中教授1127人,副教授473人,助理教授394人,讲师50人;兼任教师1911人,其中教授714人,副教授337人,助理教授365人,讲师495人。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当中有外籍教师200余人。[2]
校徽
有关校徽的制订,阎振兴校长时期即开始酝酿,虞兆中校长上任后,深感这代表学校的标志确有需要。于是在1981年10月20日行政会议中订定校徽的徵选办法后,便开始推动。经徵图(获75件)、校内外初选复选等程序,从竞图中评定前三名,送交同年12月27日的校务会议讨论,但是皆未获通过。关于是否需要校徽,大家意见不一,不过大多数人以为不妨或应该有一校徽,并决议成立校徽专案小组,授权其会同行政会议出席人员来处理,即席推举文学院的林文月教授、理学院的杨维哲教授、法学院的袁颂西教授、医学院的郑聪明教授、工学院的王鸿楷教授、农学院的李文瑞教授为小组成员。1982年3月9日行政会议暨校徽专案小组联席会议讨论校徽事项,评定徵图名次,名从缺,并推荐行政会议三位出席代表参与日后的讨论:尹建中训导长、文学院侯健院长、农学院陈超尘院长。经大家集体努力,终于在1982年6月26日的校务会议中,通过了专案小组所提出,由农业陈列馆游光义先生依讨论意见所绘制的校徽图案。这校徽至少经过三次行政会议、六次专案会议、两次专案小组暨行政会议联席会议、两次校务会议等集思广益所产生的。校徽图案是以校名、校训、傅钟,和大王椰树为主要内容,深具意义亦很美观。虞校长在1982年11月15日校庆典礼上正式将校徽宣布,并宣读了图说:
本校历史悠久,黉舍宏开,师资优良,设备完善。创校以来,多所育成,对社会贡献匪浅。为发扬光荣传统,并开示来者,爰将本校之作育目标与立校精神,融会于校徽之中,俾全体师生知所勖勉。
-校训:“敦品励学、爱国爱人”为立教之根本,修身之准则。
-傅钟:作息定时,生活有序,俾闻声惕厉,精进不已。
-椰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步康庄大道,养恢宏志气。
至若图案中之梅花布局,蓝白设色,及雷文边缘,乃融合立国精神与文化传统之精蕴,庶台大人之三复斯义焉。
1982年校徽校庆日下午的茶会上,颁奖三位校徽徵图之得奖者:眭澔平与谢镇源(并列第二名)、姚克毅(第三名),以及五位佳作得主。此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校徽中的大王椰树是抽芽的。这是专案小组同仁细心观察后的建议,象徵学校的生生不息,颇有画龙点睛之妙。校徽制订后,于1983年2月1日向中央标准局申请“服务标章专用权,之后于1997年再度申请。[16]
社会评价
台湾大学被多个主要的大学排名及中国地区性排名列为中国台湾,QS研究总监斯沃特说:“台大已进入大学之列”。
QS大学排名(2014/15):第76位,中国台湾第1位。
QS大学排名(2013/14):第82位,亚洲第15位,中国台湾第1位。
QS亚洲大学排名(2013):亚洲第22位,中国台湾第1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2013/14):第142位,亚洲第14位,中国台湾第1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声誉排名(2013):第51-60位,亚洲第8-10位,中国台湾第1位。
上海交大大学学术排名(2014):第101-150位之间,亚洲第6-15位,中国台湾第1位。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公众微信号 meijiaedu 相信专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专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