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和医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该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协和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8年制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
北京协和医学院
月18日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清华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的通知》以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鉴于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需要,有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这一的名称。更名后,北京协和医学院仍为独立法人单位,原隶属关系、人员编制、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院校具有雄厚而系统的科研实力及诊治疑难重症的临床医疗能力,学科领域广泛,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以及与医药学科相关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设有18个研究所(以及5个分所)、7所临床医院(含与北京市共建的天坛医院)、5所学院、1个研究生院和5所分院。拥有6个级重点实验室、10个部门开放实验室、2个级工业试验基地、17个级中心、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11个卫生组织合作中心。
级重点实验室
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重点实验室
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分子肿瘤学重点实验室
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
病毒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天然药物合成实验室
卫生部内分泌实验室
卫生部抗生素生物工程实验室
卫生部微循环实验室
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实验室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研究实验室
卫生部人类比较医学研究实验室
教育部中药现代化研究实验室
教育部心血管病相关基因与临床研究实验室
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实验室
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间,该校累计发表SCI论文3877篇,位居医学院校之首。该校2005年度共发表科技论文188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数为406篇,比2004年度统计的结果(364篇)增长了11.15%。该校在2006年共发表科技论文226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数为454篇,论文高影响因子达23.175。
“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计6367项,累计获科研项目资助额达22.1亿,其中级科研项目资助金额占61%;累计获各类科技奖励成果199项,其中科学技术奖24项;累计获准专利215项,新药证书7项,位居医学院校之首。
学术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MEDLARS/PubMed)及其《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IM)、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 (EMBASE)、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卫生组织《医学増补文摘》光盘数据库(ExtraMED)、俄罗斯《文摘杂志》(Рефсратнвньй Журнал, РЖ/AJ)及波兰《哥百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收录期刊。
《中国医药导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是卫生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允许发布处方药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
《中国循环》:中文核心期刊、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收录期刊。
《中华血液学》:《CA》、《Index Medicus/Medline》、《Biological Abstracts》、《Medline Exp-ress》、《CBMdisc》收录期刊。
《协和医学》、《中国分子心脏病学》、《国际皮肤性病学》、《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国外医学情报》、《医学研究》、《中国骨与关节外科》、《癌症进展》、《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等数十种。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公共卫生学院
护理学院
临床医学院
护理医学院
师资力量
院校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2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级和部委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导师8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其中3人为学科评议组组长),在岗博士生导师398人,硕士生导师665人。
两院院士
曾益新 曹雪涛 詹启敏
刘德培 赵玉沛
甄永苏
周同惠
于德泉
肖培根 张伯勤
沈岩 林东昕
赫捷
胡盛寿 郎景和 邱贵兴 程书钧
吴旻
朱晓东
刘玉清
刘彤华
陆士新 薛社普 王琳芳
学科建设
该校是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3个,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行审核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委托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8个,三级学科重点学科2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
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三级学科重点学科
重点培育学科
生物学
免疫学
外科学(胸心外科)
外科学(普外科)
药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外科学(骨外科)
皮肤病与性病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妇产科学
肿瘤学
麻醉学
内科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三级学科重点学科
基础医学
护理学
外科学(普外科)
眼科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口腔医学、中药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
博士后流动站: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
教学资源
附属医院
学校拥有六所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天津血液病医院、南京皮肤病医院),此外学校还拥有北京天坛医院(与北京市共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医院、煤炭工业部总医院等教学医院。所属医院技术力量、学术水平雄厚,领先,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它们和北京协和医院一道,成为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的临床训练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其中北京协和医院以其导师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被卫生部指定为“疑难病症技术指导中心”之一,它所拥有的病案室与名教授和图书馆一起被誉为“协和三宝”,北京协和医院以及学校所属的肿瘤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和整形外科医院都是相关领域居于领导地位的专科医院,这些技术力量为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图书馆
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是历史悠久,藏书丰富(>86万册)的医学专业图书馆;协和自建校以来就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该院校图书馆历史悠久、藏书丰富,2000年被指定为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分中心,也是联合国卫生组织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合作中心, 藏书以生物医学书刊为主,藏书51.2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外文医学期刊5000余种。此外,还藏有千余部中医古籍。按照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该校进行协和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整合资源,自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库”、“1983-2000年外文生物医学期刊馆藏联合目录数据库(网络版)”、“高等院校医药图书馆预订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医科院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平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公众微信号 meijiaedu 相信专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专家的力量!